這期的商業週刊(971期)對於目前台灣的教育做出很深的剖析,
我想這本很值得我們去看,
也許我們現在已經脫離了學生時代,
不論是義務教育或是大學等高等教育了,
可是對我們還是有很大的影響。
姑且不論下一代,
對我們這一代的影響也可以看見端倪,
當每個人都覺得外國的機會比較多、瓜兒比較甜的時候,
就是我們台灣應該要檢討的時候了!
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好好投資在教育上呢?
為什麼我們的兩黨獨大政治體系比起大陸的資本主義下披著的共產主義還不如呢?
為什麼我們總是把焦點放在政治人物的首飾價值、急著把人轟下臺,
卻不想想現在應該要集中力量修正一些法案,讓台灣變得更好、更國際化呢?
我想這是我看完這期的商業週刊之後很大的感觸,
裡面還有提到,我們台灣投入在培養高等教育的人才的經費,
足足比其他像日、德、美、韓國、歐洲等國家少了一大截,
比較少的經費,卻又設立更多的大學甚至研究所,
問題是這樣的意義在哪裡?
在我看來像是培養了很多書蟲,
卻沒有辦法培養她們成為可以飛往世界各地的蝴蝶,
書蟲越來越多,糧食越來越少,更少人可以成為蝴蝶,
我們台灣要的應該是能夠展翅飛翔、能夠獨飛、有能力的人才,
可是現在政府該限制的不限制,
不該限制的又限制,
會偷跑的早就偷跑出去了,剩下的都是跑不出去的人,
這樣政府真的可以說是無能、左右不定、沒有魄力的政府。
當我去大陸的時候,
坐計程車的時候,計程車司機問了我們,
「妳們台灣人覺得我們現在大陸好不好啊?」
我馬上說:「我覺得繁榮得多了,而且人民的生活條件變的很好。」
計程車司機馬上說:「對呀,我一天開八小時的車,
我老婆就可以不用工作了,這樣的薪水就足夠我們生活了。」
為什麼?
因為現在大陸開放了,很多觀光客,甚至是別的省的遊客,
就讓上海的計程車司機賺到兩人份的薪水了,
大陸現在致力於觀光,因為觀光業可以促進產業的流通,
也可以帶來很多外資,
當然我意思不是說大陸自從開放了之後,
一切都變得很好,
他們的貧富差距還是很大,沿海的小孩穿名牌、喝燕窩,
可是內陸的小孩沒有鞋子、三餐不繼、賣妻賣子的人也比比皆是,
只是我所指的是,台灣明明可以再改進的,可以變得更好,
明明可以留住人才,產業可以透過外包就好,不必非得產業都外移的,
甚至產業可以透過市場開通讓市場更大,
可是台灣卻因為政策的限制都沒有做到。
所以我基本上是覺得很可惜。
這一趟大陸行我想我真的開了眼界,
我可以親眼觀察到大陸的轉變,
我也很佩服他們共產主義之下那種果決,
不論是什麼建設,說做就做,然後人力資源也超級豐沛,
加上他們會從世界各地請來頂尖的設計師或工程師,
所以可能一年之後當你再次踏入大陸的同一個地方,
也許就認不出來了!
其實這個話題越講會讓人越憤慨,
只是在現在國際化的時代,我們就不應該再封閉。
還有,教育真的是根本,
當十年後,如雜誌上所提到的,
所有的青壯年教授都退休了之後,
請問我們台灣的孩子誰來教呢?
當然一定有人來教,只是可能是現在國內滿滿的博士碩士中的其中一個,
這些教授有可能很優秀,但是台灣留得住這些人嗎?
這些教授也很可能是「貝多芬」型的「亡」牌教授,
有可能沒有辦法給學生信心,而是得過且過,甚至踐踏學生的尊嚴。
而我們希望的是讓最優秀的老師來教,不是嗎?
大陸現在正在做著我們台灣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他們正像一頭巨龍一樣在長大,
而我們台灣難道要像二、三十年前的菲律賓一樣嗎??????
- Jul 08 Sat 2006 20:14
優秀是教出來的!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