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平宗正先生殉職之後,他的葬禮上,家屬以及同事不勝唏噓,

且媒體也爭相報導之後,這陣子似乎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但是他殉職背後的真正的意義,似乎又被其他沸沸揚揚的新聞

給掩蓋了,上次看到報紙(好久沒看蘋果,一整個版面都是賈靜雯

結婚的消息,但是賈靜雯結婚跟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有何相干?

問題就是我們愛看呀),凡是一個名人生老病死結婚離婚偷情偷漢子等等,

新聞記者這時候要充當狗仔隊和偵探,還要當作家,寫稿,

真是命苦,下面這篇報導和評論寫得非常好,

雖然我不是記者,卻覺得這篇給我很深刻的感想,關於記者之背後艱辛。

* * *

【記者陳怡樺專題報導】兩週前,「平宗正」3字曾是政壇的導火
線,事發不過兩天,鍵入這3字即可搜尋到逾萬筆資料,這3字同
時也佔據各大報紙版面及電視黃金時段,但過不了兩週,也依慣
例淹沒在一波波的議題裡。

記者 你的身分是勞工

日前世新大學廣電系舉辦「媒體工作權與工作尊嚴座談會-關於平
宗正罹難的反思」座談會中,與談人討論的是另一個深層的問題,
陣亡了一個記者之後,媒體工作者的職業災害保障、合理的勞動條
件仍不見蹤影。

當時對行政院長游錫臨時取消行程是否該立即通知媒體,引發各
界討論熱烈,與談人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呂東熹則認為,媒體有
採訪自主權,去或不去是自己決定。他指出,這種指責的說法是因
媒體長期習慣接受特定主管機關餵養新聞,久而久之也成了共生團
體。

呂東熹感慨地說,記者工作險惡,多數人只為求得一份工作,卻少
有人關心自身權益。他也說,各家媒體幾乎沒有完善職業安全訓練
,且福利制度不健全,每回記者採訪災難新聞無一不是搏命演出。
大水襲來,讓現場媒體措手不及,呂東熹轉述中時記者的說法「我
們都是為了趕中午截稿時間」,所以選擇冒險涉水。他苦笑說,這
回平安無事的記者是因公司派出SNG車,意外救了記者一命。呂東
熹回憶道,一年前某電視台駐苗栗地方記者,因拍攝頭份爆竹工廠
而受傷,至今肩上無法再扛攝影機,不過當時因攝影機擋住身體倖
免於難,但同樣扛著攝影機,平宗正卻是因保護攝影機而送掉性命
,不勝唏噓。

看著記者總是為別人爭權益衝鋒陷陣,不過,今年記者節,記協出
版《台灣記者權益手冊》的記者會,卻僅有少數媒體出席,看在會
長呂東熹眼中,感慨萬千。呂東熹說,因為記者工作忙碌,記協每
次光是收會費都拖拖拉拉收不齊,動員組工會更是難上加難。他無
奈地說,每回參加國際間的記者論壇,只有台灣是以「社團法人協
會」出席,不過組織聯合工會為全體記者爭取權益是記協不變的目
標。

記協的資料指出,目前台灣僅有中國時報、聯合報設有產業工會,
一旦員工受到不平等待遇,工會可出面爭取權益,其餘媒體從業人
員只能靠自己。而世新大學傳管系副教授林富美也回應,其實記者
本來就是適用勞基法「勞工」,但多數人不承認,因此觀點不同、
加上勞工意識薄弱,成立工會自然困難重重。

苦勞網秘書長孫窮理也認為,相對於全國教師會礙於法令無法組織
工會,加上家長團體的施壓,記者成立工會容易多了,為了全體權
益應加把勁。

「妾身未明」的攝影記者

媒體報導平宗正誓死捍衛吃飯的傢伙,而沒入洪水中的同時,
也提醒大家了解攝影記者工作條件非常嚴苛,尤其在災難發生
的時候。林富美提到,目前台灣的電視台地方記者工作內容多
是文字兼攝影的雙重身分。她為攝影記者抱不平,當文字記者
因著稿件發表,同時累積「名氣」的同時,多少人會記得那張
感人、觸目的照片出於哪位攝影記者之手,且台灣根本未許攝
影記者一個明確的身分地位。

林富美根據國外對於攝影記者的定義指出,攝影記者總是拿著
相機從事社會運動,也在社會改革中擔負重任。她也提到,照
片的說服力強過文字,如透過鏡頭拍下貧民窟、也在烽火連天
中提供第一手消息,同時也揭露社會上的不公不義現象。林富
美在現場唸了一段一位台灣新聞研究所學生論文中對平面攝影
記者的描述,論文中形容攝影記者是「一頭闖進瓷器店的蠻牛
,拍到需要的畫面後,隨著手機鈴聲響起趕往下一個新聞現場
」。

她提到自己不久前參加研討會,與會聽眾提問,攝影工作者懂
新聞嗎?自己卻答不上來,特別是八卦媒體進入台灣後,攝影
記者間接與「狗仔隊」劃上等號,加上台灣對於攝影記者的專
業,並未明確認定,讓攝影記者有志難伸。

目前各家電視台對於地方記者工作內容定義多是文字兼攝影,
雖然影像內容已經進入數位化時代,林富美認為,少了過帶、
沖片的時間,但工作量卻加倍,加上地方記者圈裡盛行「調片
」,也就是聯合各家媒體自排輪班制,無形中也增加了攝影記
者的可拋棄性。林富美建議在場學生,應善用在校時間多學些
技能,藉此提昇自我競爭力。

拚死拚活為了誰

從座談會現場座無虛席、熱烈提問的情況,不難感受學生對媒
體工作的憧憬。講求最新、最快、最刺激的新聞工作,讓許多
高中生視大眾傳播科系為第一志願,每年寒暑假的新聞營幾乎
場場爆滿。

不過,看似光鮮刺激的新聞工作,背後的代價卻是學生無法想
像的超時工作與過勞。今年九一記者節前夕,人力銀行發表「
記者心聲大調查」結果顯示,超過3成的記者一天工作時間長達
12小時,但平均睡眠時數只有6.19小時。近9成記者認為工作壓
力過大,加上長期睡眠不足,健康指數只有57.29分。更有超過
4成的記者認為自己「無法發揮理想專業精神」,3成5的受訪記
者擔心新聞深度不夠、「獨漏」。

孫窮理會後表示,台灣的勞工條件議題似乎總是老調重彈,不
過對於學生而言,勞工意識的觀念卻是新鮮的。他舉例,遊覽
車司機工資以基本薪計算,卻以超時工作的里程為加薪條件,
說明台灣勞工條件的不公平。孫窮理指出,現行的職業安全衛
生法是勞基法實施前10年制定的版本,對勞工的保障十分有限
。此外,每當颱風過境,為了製造話題、效果,電視台記者似
乎總是「置生死於度外」,那處淹水那處泡,站在狂風暴雨中
報新聞,孰不知一旦出狀況,自己的保障卻少得可憐。

林富美也強調,台灣目前對「過勞死」並無明確定義,因此索
賠有困難度。她也說,台灣每年在職場中受傷害的人數比因戰
爭受傷的數據可怕多了。

隨著社會變遷與科技的不斷發展,以生產線方式產製新聞的模
式,使得新聞工作者為了維持基本生存而疲於奔命,如同反對
壓低遊覽車司機不合理的基本薪資,記者也不該為了填滿電視
台空缺的新聞時段,而進行搏命的採訪工作。

記者記錄新聞,新聞終將成為歷史,歷史會記得,曾經死了一
個認真的記者,希望歷史不會重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sa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