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西莫夫傳奇 以撒‧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1920-1992) 是本世紀科幻文壇的超級大師,也是舉世聞名 的全能通俗作家。他與克拉克 (Arthur Clarke, 1917-) 及海萊因 (Robert Heinlein, 1907-1988 ) 鼎足而立,同為廿世紀最頂尖的西方科幻小 說家。除此之外,在許多讀者心目中,他還是 一位永恆的科學推廣者、理性主義代言人,以 及未來世界的哲學家。 * * * * * * 艾西莫夫是家中長子,一九二○年一月二日生 於白俄羅斯的彼得維奇 (Petrovichi),三歲時隨 父母移民美國,定居紐約市。雖然父母都是猶 太人,他卻始終不能算是猶太教徒,後來更成 為徹底的無神論者。 艾西莫夫聰明絕頂、博學強記,因此未滿十六 歲便完成高中學業,十九歲畢業於哥倫比亞大 學,二十一歲獲得哥大化學碩士學位。由於攻 讀博士期間投筆從戎四年,因而在一九四八年 才獲得哥大化學博士學位。次年他成為波士頓 大學醫學院生化科講師,並於一九五五年升任 副教授。可是三年後由於太過熱衷寫作,他不 得不辭去教職,成為一位專業作家,但爭取到 保留副教授頭銜,並於一九七九年晉升為教授。 艾西莫夫與科幻結緣甚早,九歲時在父親開的 糖果店發現科幻雜誌,便迷上這種獨具一格的 文體,進而立志要成為一位科幻作家。年方十 九,他寫的第三篇科幻小說<灶神星受困記> (Marooned off Vesta)便首次印成鉛字,刊登 在著名的科幻雜誌《驚異故事》(Amazing Stories)上。一九四一年,也就是他拿到碩士 學位那年,在美國科幻教父坎貝爾(John W. Campbell Jr,1910-1971)的啟發與鼓勵下, 他寫出自己的成名作<夜歸>(Nightfall), 發表於坎貝爾主編的《震撼科幻小說》 (Astounding Science-Fiction),立時在科幻圈 聲名大噪,成為美國科幻界的明日之星。他經營 一生的兩大科幻系列「機械人」與「基地」都開 始得很早,第一篇機械人故事<小機>(Robbie) 是一九三九年六月寫的,而「基地」系列的首篇 則完成於一九四一年九月初。 除了科幻之外,艾西莫夫也寫過幾本推理小說, 不過非文學類作品寫得更多。他一生撰寫加上編 輯的書籍近五百本,甚至逝世後還陸續有新書出 版,難能可貴的是始終質量並重(不過毋庸諱言, 有些文章與短篇曾重複收錄)。他之所以如此多產 ,除了天分過人、過目不忘之外,更因為他熱愛 寫作,將寫作視為快樂的泉源、生命中最重要的 一件事。他是個非常勤奮的作家,每天除了吃喝 拉撒,以及必要的社交活動,可以從早寫到晚; 就連住院時,只要病情稍一穩定,也會在病床上 拿起筆來。他不喜歡旅行,也沒有其他嗜好, 最大的樂趣就是窩在家中寫個不停。 一九四○與五○年代,艾西莫夫的作品以科幻 為主,其科幻代表作泰半在這段時期完成, 例如「基地」三部曲、「銀河帝國」三部曲, 以及「機械人」系列的《我,機械人》、 《鋼穴》與《裸陽》。一九五七年,前蘇聯 發射世界第一枚人造衛星「旅伴一號」 (Sputnik 1),美國上上下下大感震撼, 艾西莫夫遂決心致力科學知識的推廣。 因此在一九六○與七○年代,他的寫作重心 轉移到各類科普文章及書籍,從天文、數學、 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到生命科學,幾乎涵蓋 了自然科學所有的領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或許是下面這本數度增修、數度更名的科學百 科全書: 《智者的科學指南》The Intelligent Man's Guide to Science(1960) 《智者的科學新指南》The New Intelligent Man's Guide to Science(1965) 《艾西莫夫科學指南》Asimov's Guide to Science(1972) 《艾西莫夫科學新指南》Asimov's New Guide to Science (1984) 許多人都會寫科普文章,卻鮮有能像艾西莫夫 寫得那麼平易近人、風趣幽默而又不拖泥帶水。 在美國乃至整個英語世界,「艾氏科普」在科 學推廣上一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長久以來, 艾西莫夫一直是科學界與一般人之間的橋樑─ ─生硬深奧的科學理論從這頭走過去,深入 淺出的科普知識從另一頭走出來。 艾西莫夫博學多聞,一生不曾放過任何寫作 題材。據說有史以來,只有他這一位作家寫遍 「杜威十進分類法」:000總類、100哲學類、 200宗教類、300社會科學類、400語文、500 自然科學類、600科技、700藝術、800文學、 900地理。無論上天下海、古往今來的任何主 題,他都一律下筆萬言、洋洋灑灑。自有人類 以來,從來沒有第二個人,曾就這麼多題材寫 過這麼多本書。後世子孫將很難相信,在「前 網路時代」(prenet era)地球上,曾經出現過 這樣一位血肉之軀的百科全書。 博古通今的艾西莫夫寫起文章總是旁徵博引, 以宏觀的角度做全面性觀照;他最喜歡根據歷 史發展的脈絡,指出人類未來的正確走向。在 艾西莫夫眼中,理性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後的 憑藉,人類的進步史就是一部理性發達史。因 此任何反理性的言論,都是他口誅筆伐的對象 ;而任何反智的人物,從高級神棍到低級政客 ,都逃不過他尖酸卻不刻薄的修理。 艾西莫夫雖然未曾標榜自己是未來學家,卻對 各個層面的未來都極為關切。大至未來的太空 殖民,小至未來可能的收藏品,都是他津津樂 道的題目。他的科技預言一向經得起時間考驗 ,令人懷疑他簡直是個自由穿梭時光的旅人。 例如他在一九八○年寫過一篇<全球化電腦圖 書館>,我們只要讀上幾段,便會赫然發現探 討的正是十五年後的「全球資訊網」。而他在 發表於一九八八年的<化學工程的未來>這篇 文章中,則已經開始討論當今最熱門的生物科技。 * * * * * * 艾西莫夫著作逾身,但不論他自己或是全世界的 讀者,衷心至愛的都還是他的科幻小說。他生前 曾贏得五次雨果獎與三次星雲獎,兩者皆是科幻 界的最高榮譽。 1963年雨果獎:《奇幻與科幻雜誌》(Magazine of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上的科學專欄 榮獲特別獎 1966年雨果獎:「基地系列」榮獲歷年最佳系列小說獎 1973年雨果獎:《諸神自身》榮獲最佳長篇小說獎 1973年星雲獎:《諸神自身》榮獲最佳長篇小說獎 1977年雨果獎:<雙百人>(The Bicentennial Man) 榮獲最佳中篇小說獎 1977年星雲獎:<雙百人>榮獲最佳中篇小說獎 1983年雨果獎:《基地邊緣》榮獲最佳長篇小說獎 1987年星雲獎:因終身成就榮獲大師獎 除了科幻創作,他也寫科幻評論、編纂過百餘本科 幻選集,並協助出版科幻刊物。以他的大名為號召的 《艾西莫夫科幻雜誌》(Isaac Asimov's Science Fiction Magazine),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 文學重鎮。 艾西莫夫晚年健康甚差,到最後根本寫不了長篇 小說。聰明的出版商遂突發奇想,建議他選出最 心愛的科幻短篇當作骨架,與另一位美國科幻名 家席維伯格 (Robert Silverberg) 協力,擴充成有 血有肉的長篇科幻小說。艾氏非常喜歡這個構想 ,於是不久之後,他的三篇最愛<夜歸>(1941) 、<醜小孩>(The Ugly Little Boy, 1958)與< 雙百人>(1976),先後脫胎換骨成三本精采萬分 的科幻長篇《夜幕低垂》、《醜小孩》與《正子 人》。好在有這樣的合作,艾西莫夫的科幻創作 方能延續到生命的盡頭,而這正是他自己最大的 心願──他生前常說最希望能死於任上,在打字 機前嚥下最後一口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sa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